馬蘭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喜冷涼、濕潤氣候,耐寒,又較耐熱。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0,嫩莖、葉1015開始生長,生長適溫為1522。32高溫仍能正常生長,-10地下根莖能安全越冬。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但 適宜在肥沃、濕潤、疏松的土壤中生長。低溫時生長緩慢;氣溫過高時,植株纖維多、品質差。 露地栽培 整地施肥 選擇富含有機質的田塊,耕翻曬(凍)垡,重施農家肥,整地做畦,畦寬1.52m,溝深1520cm。結合整地,每公頃施腐熟農家肥45000kg、 銨復創巴7501500kg作基肥。繁殖 可用種子直播或用根狀莖繁殖。用種子繁殖時,立春后播種,每公頃用種750010250g。播前將種子與34倍干細土混勻,播種宜稀不宜密,條播按行距25cm進行;播后踏實,再澆透水,蓋地膜。種子萌芽出土后揭去地膜,要保持畦面濕潤。播種后半年即可收獲。
用根狀莖繁殖時,于冬前挖取馬蘭根狀莖,切成58cm長的小段,整地后平鋪在10cm深的溝底,行距20cm、株距10cm,覆土踏實,行間可套種越冬菜。 分株栽種春、秋季均可進行。45月采收結束后,將植株連根挖出,剪去地下部多余的老根,將已有根的側芽連同一段老根切下,按株距25cm移栽到整好的畦面上,每穴34株,踏實,澆足水,57天成活。秋季于89月栽種,挖取地下宿根,地上部留1015cm,剪去老枝、老根,栽于畦面。成活后及時追肥,以促發棵。田間管理肥水管理 栽種活棵后,或幼苗23片真葉、或每次采收后及扣棚前,每公頃施腐熟稀糞水1125015000kg。糞水應順行間澆施,減少對產品器官的污染。馬蘭生長期間,應經常保持畦面濕潤,尤其秋季分株后,要經常澆水,促進根系生長和早春萌發。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澇降漬。
中耕除草 植株封行前,經常清除田間雜草并結合除草追施肥水,以促使植株生長發育。
覆蓋 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進行。砍去地上部老樁,清潔田園,中耕,施肥,扣棚蓋膜。
病蟲害防治 野生或露地栽培的馬蘭很少發生病蟲害,一般不用施藥。覆蓋栽培時,要注意防治病,可噴施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
大棚栽培
整地施肥 夏、秋季將土壤深翻30cm,經曬垡后每公頃均勻施入腐熟農家肥45000kg或 銨復合肥7501500kg作基肥,將土壤耙細、摟平,做成寬1.21.5m的畦。
采挖母根與定植 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到野外或人工留種地選取生長健壯的植株連根挖起,分株,剪除多余老根后,立即在畦內開溝定植,溝深6cm,按20cm見方的株、行距栽植于畦上,側芽朝上,老根平鋪,覆土時要注意保持畦面平整。每穴栽35株,踩實后澆水,57天即可成活。
管理 定植后1周左右澆緩苗水,新葉長出后視土壤干濕程度酌情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11月中、下旬砍去地面老樁,清除田間雜草及枯枝落葉,行間松土,并追農家肥1000kg。為確保鮮菜質嫩、味好,一般不追化肥。1周后覆蓋大棚膜,同時要做好保溫工作。進入12月份要將大棚四周封嚴,白天保持棚內溫度為18左右,空氣相對濕度6570,澆水后及時通風。上午提高棚溫,促使水分蒸發,下午加大通風量進行換氣。2月中旬以后氣溫逐漸回升,更應注意通風,防止高溫引起植株衰老和發生灰酶病。采收前兩天,中午前后要進行通風換氣,以提高馬蘭品質。
病蟲害防治
馬蘭人工露地栽培很少發生病蟲害,但大棚栽培應注意對灰酶病的防治。
定植前搞好土壤消毒,每公頃施入20多菌靈45kg、50敵克松15kg。
加強大棚的通風管理,棚內氣溫不宜超過20。
發病期可用50的速克靈1000倍液或50萬酶靈1000倍液噴施。
為防治病蟲害、提高馬蘭品質,必須每年重栽1次。
采收
露地栽培一般在34月份采收上市。大棚覆蓋栽培的,一般在元月上、中旬開始采收,連續采收34次,每公頃可產1200015000kg。用鉤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下1cm左右處平持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長新芽。可一次性采收,也可收大、留小。每收12次,施1次30的糞水,要經常保持畦面濕潤,促進莖葉生長。
名優甄選
發送詢價單
您對該公司的咨詢信息已成功提交,請注意接聽供應商電話。
聯系人信息
請輸入您的稱呼
請輸入正確的聯系方式
請選擇咨詢問題
請輸入正確的圖形驗證碼
商家已收到您的消息,請注意接聽供應商的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