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優勢主要有以下
幾方面: , 現有的肉羊良種較多。我國共有羊品種127個,產肉性能較好的品種有阿勒泰羊、小尾寒羊、湖羊、陜南山羊、馬頭山羊等。另還從國外引進了薩福克羊、美利奴羊、波爾山羊等世界 的肉用羊品種。形成了一定數量的肉用羊群體。 , 草地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我國現有天然草地4億公頃,其中可利用面積3.16億公頃。有5000多種天然牧草,且品種優良。全國每年生產糧食的同時,還可以生產5.7億噸農作物秸稈。這都是發展肉羊生產的重要物質保證。第三, 有良好的政策環境。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 的發展“兩高一優”可持續農業的有關政策,是發展肉羊業不可缺少的外部環境條件。國務院轉發農業部關于全國秸稈養畜過腹還田項目發展綱要,進一步表明了國家利用當地資源大力發展肉羊業的決心。相關的政策措施,為肉羊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第四,人們膳食結構的改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肉食品結構不斷優化,人們從吃飽穿暖轉向吃好穿好,越來越多的需求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食品。羊肉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 、雞肉和牛肉,脂肪含量低于 ,膽固醇含量低于所有肉類。第五, 肉羊市場容量大。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全國羊肉產量大幅增加,但羊肉在肉類生產中只占4%左右,人均占有羊肉1.19千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夏秋季節供應尤為短缺,羊肉價格不斷上漲,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據專家預測,羊肉在國際肉類貿易中的份額將會不斷增長,特別是中東和北非國家進口量將大幅上升。尤其歐洲一些國家因瘋牛病、口蹄疫危機,羊肉生產與出口嚴重受挫。因此,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國際國內羊肉需求上升,價格堅挺,市場前景廣闊,這是發展肉羊產業的巨大推動力。肉羊飼養因生產成本低而有著較高的經濟效益。從近10年的畜產品市場來看,豬、雞的行情均不穩定,價格經常大起大落,而肉羊則銷路看好、價格穩定、市場平穩。由于肉羊繁殖相對緩慢,數量的增加與市場需求的增大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使之成為廣大農民投資小、效益穩的飼養項目。
肉羊的肉用特點:
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脂肪少:腿部肌肉發達,體驅呈圓筒狀、脂肪少。早期生長速度快,并以產肉性能高,胴體瘦肉多而出名。在雜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種時的 父本。
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不同的品種,在體格、體型方面是不同的,這使肉羊的生長率、產肉量和胴體組成方面表現出較大差異。在育肥期平均日增重0.7-0.8公斤,12月齡可達80-90公斤。而地方品種日增重僅有0.3.5-0.4公斤,可見差距大。
肉的營養價值高:肉羊蛋白質含量高達8%-9.5%,而且人食用后的消化率高達90%以上。羊肉能提供大量的熱能,是 的2倍以上。所以羊肉長期以來倍受消費者的青睞。
肉品等級高:肉羊等級明顯高于普通羊。肉色鮮紅、紋理細致、富有彈性、大理石花紋適中、脂肪色澤為白色或帶淡黃色、胴體體表脂肪覆蓋率 。普通的羊肉很難達到這個標準。
波爾山羊是一個
的肉用山羊品種。該品種原產于南非,作為種用,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引進。自1995年我國 批從德國引進波爾山羊以來,許多地區包括江蘇、山東、陜西、山西、四川、廣西、廣東、江西、河南和北京等地也先后引進了一些波爾山羊,并通過純繁擴群逐步向周邊地區和全國各地擴展,顯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征、廣泛的適應性、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顯著的雜交優勢。
杜泊羊是由有角陶賽
特羊和波斯黑頭羊雜交育成, 初在南非較干旱的地區進行繁殖和飼養,因其適應性強、早期生長發育快、胴體質量好而聞名。杜泊羊分為白頭和黑頭兩種。
一、外貌特征:杜泊羊體軀呈獨特的筒形,無角,頭上有短、暗、黑或白色的毛,體軀有短而稀的淺色毛(主要在前半部),腹部有明顯的干死毛。
二、品種特性:杜泊羊適應性極強,采食性廣、不挑食,能夠很好地利用低品質牧草,在干旱或半熱帶地區生長健壯,抗病力強;適應的降水量為100毫米-760毫米。能夠自動脫毛是杜泊羊的又一特性。
三、生產性能:杜泊羊不受季節限制,可常年繁殖,母羊產羔率在150%以上,母性好、產奶量多,能很好地哺乳多胎后代。杜泊羊具有早期放牧能力,生長速度快,3.5-4月齡羔羊,活重約達36千克,胴體重16千克左右,肉中脂肪分布均勻,為高品質胴體。雖然杜泊羊個體中等,但體軀豐滿,體重較大。成年公羊和母羊的體重分別在120千克和85千克左右。山東省是全國養羊大省,綿羊品種資源豐富,如小尾寒羊、大尾寒羊和洼地綿羊等,這些品種存在一個共同的缺點,即生長發育慢和出肉率低,雖然小尾寒羊相對生長速度較快,但出肉率低卻是其明顯的不足之處。因此,引進杜泊羊對上述品種進行雜交改良,可以迅速提高其產肉性能,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小尾寒羊是我國乃至世界 的肉裘兼用型綿羊品種,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長快、體格大、產肉多、裘皮好、遺傳性穩定和適應性強等優點。4月齡即可育肥出欄,年出欄率400%以上;6月齡即可配種受胎,年產2胎,胎產2~6只,有時高達8只;平均產羔率每胎達266%以上,每年達500%以上;體重6月齡可達50千克,周歲時可達100 千克,成年羊可達130~190千克。在世界羊業品種中小尾寒羊產量高、個頭大、效益佳,被國家定為名畜良種,被人們譽為中國"國寶"、世界"超級羊"及"高腿羊"品種。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稈,獻給人類的是"美味"和"美麗",送給養殖戶的是"金子"和"銀子"。它既是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 項目之一,又是 工作的 穩妥工程,也是國家封山退耕、種草養羊、建設生態農業的重要舉措。因之,全國各地都在大力發展小尾寒羊,其數量已達200萬只以上。
主要產于河北省滄州、邢臺,河南省東部及山東省的西南部地區。
品種特性: 具有成熟早,早期生長發育快,體格高大,肉質好,四季發情,繁殖力強,遺傳性穩定等特性。山東省西南部所產的羊較優。
生產性能: 以山東省西南部地區所產的小尾寒羊為例,其體重平均周歲公羊為65千克,母羊為46千克;成年公羊為95千克,母羊為49千克。剪毛量平均公羊3.5千克,母羊2千克.性成熟早5-6個月就發情當年可產羔產羔率260-270%.
適合地區: 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主要用途: 該品種是我國發展肉羊生產或引用肉羊品種雜交培育肉羊品種的優良母本素材,發展羔羊肉生產。
產地:原產于大洋
州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該品種是以雷蘭羊和有角陶賽特羊為母本,考力代羊為父本進行雜交,雜種羊再與有角陶賽特公羊回交,然后選擇所生的無角后代培育而成 。
顯著特點: 體質結實,頭短而寬,頸粗短,體軀長,胸寬深,背腰平直,體軀呈圓桶形,四肢粗短,后軀發育良好,全身被毛白色。
品種概況
該品種羊具有早熟,生長發育快,全年發情和耐熱及適應干燥氣候等特點。公、母羊均無角,頸粗短,體軀長,胸寬深,背腰平直,體軀呈圓桶形,四肢粗短,后軀發育良好,全身被毛白色。成年公羊體重100-125公斤,母羊75-90公斤。毛長7.5 -10 厘米,細度50-56 支,剪毛量25-3.5公斤。胴體品質和產肉性能好,4月齡羔羊胴體20-24 公斤,屠宰率50% 以上。產羔率為130%-180% 。我國新疆和內蒙古自治區曾從澳大利亞引入該品種,經過初步改良觀察,遺傳力強,是發展肉用羔羊的父系品種之一。
利用情況,我國在80年代末開始引入,用無角陶賽特公羊與 小尾寒羊母羊雜交,6月齡公羔胴體重為24.20千克,屠宰率達54.50%,凈肉率達43.10%,后腿肉和腰肉重占胴體重的46.07%。
夏洛萊被毛同質,白色。公、母羊均無角,整個頭部往往無毛,臉部皮膚呈粉紅色或灰色,有的帶有黑色斑點,兩耳靈活會動,性情活潑。額寬、眼眶距離大,耳大、頸短粗、肩寬平、胸寬而深,肋部拱圓,背部肌肉發達,體軀呈圓桶狀,后軀寬大。兩后肢距離大,肌肉發達,呈“U”字形,四肢較短,四肢下部為深淺不同的棕褐色。生長發育:~7厘米,剪毛量3~4千克,細度為60~65支,密度中等。
繁殖性能:夏洛萊羊屬季節性自然發情,發情時間集中在9~10月,平均受胎率為95%,妊娠期144天~148天。初產羔率135%,三至五產可達190%。
夏洛萊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內蒙古、黑龍江、遼寧等地區。
首先,通過肉羊品種改良,可以提升肉羊品種,在市場上占有更強的競爭力,全面實現肉羊養殖的預期經濟收益。目前,市場競爭尤為激烈,要想讓當地的肉羊產品更好地占有市場,就必須不斷對品種進行改良,這樣才能更加具有競爭力。
其次,通過品種改良,可以提升肉羊羊體自身的抗病能力,減少疫病發生概率,保證肉羊的正常生長發育,為 終實現良好的經濟收益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后,通過肉羊品種改良,可以改善品種原本存在的一些不適應性,有助于改善當地品種的性能
名優甄選
發送詢價單
您對該公司的咨詢信息已成功提交,請注意接聽供應商電話。
聯系人信息
請輸入您的稱呼
請輸入正確的聯系方式
請選擇咨詢問題
請輸入正確的圖形驗證碼
商家已收到您的消息,請注意接聽供應商的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