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價格戰第一槍”的特斯拉漲價了!你還會買嗎?
“特斯拉怎么又漲價了?”
“漲價也是你,降價也是你!”
“不會是為上次星艦發射失敗買單吧?”
最近,特斯拉在四天內兩次漲價,讓不少粉絲直呼“看不懂”。
先是5月2日,特斯拉官網顯示,特斯拉在全球多地上調Model 3、Model Y價格,調價地區包含中國、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地。其中,中國地區漲幅為2,000元。
隨后,5月5日,特斯拉全新Model S、全新Model X全系車型一齊上調售價1.9萬元。
對于此次特斯拉的漲價,官方并未回應,但網上議論紛紛,觀點各不相同。
一方面,有觀點認為,漲價是因為特斯拉為了改善盈利及提升毛利率。據今年一季報顯示,特斯拉新車交付422,875輛,同比實現36%的增長,但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超24%,毛利率也從20%跌至19.3%,低于其20%的毛利底線。
另一方面,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多次透露將推出更低價格的新車型。同時,上海車展期間有傳聞稱,特斯拉將對在華出售車型進行價格調整,Model 3或將低于19萬元。對此有觀點認為,此次特斯拉的連續漲價可能就是為了給更低價車型讓路。
無論如何,從特斯拉先降后漲的價格走勢來看,其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標桿,擁有極強的品牌效應和關注度。同時,背后還傳遞出不少重要的信息。
“價格戰”不靈了!
自今年年初特斯拉宣布全球降價以來,問界AITO、小鵬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廠商先后跟進。同時,各地燃油車為了清庫存,也加入降價大軍。尤其是東風系依托補貼,最高降幅達9萬元。
事實上,價格戰并未真正帶來銷量的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汽車產銷累計完成621萬輛和607.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3%和6.7%;同時,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165萬輛和15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7.7%和26.2%,市場占有率達到26.1%。
這組數據味著,傳統燃油車銷量大幅下滑,同時新能源汽車雖然保持增長,但漲幅相對有所放緩。也就是說,一季度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情況不如往年,“價格戰”未帶來明顯增長。
同時,“價格站”的“后遺癥” 也隨之而來。據統計,在13家上市車企中,只有7家獲得營收增長。其中業績最為亮眼的是,比亞迪營收達1,201.7億元,同比增長79.8%;利潤達41.3億元,同比大增411%。
此外,不少車企不同程度地陷入“越賣越虧”的窘境。例如,長城汽車在一季度利潤下降89.3%;北汽藍谷凈利潤虧損8.92億元;賽力斯凈利潤虧損6.25億元;眾泰汽車一季度凈虧損1.88億元;零跑汽車虧損11.33億元。
所以,在一季度的“價格戰”中,多數車企既提升不少銷量,又賺不到錢,可謂適得其反。
中國汽車行業格局“生變”
顯而易見,新能源汽車正在不斷蠶食傳統燃油車,將改變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
數據調研機構威爾森的報告顯示,比亞迪3月銷量達到了18.33萬臺,環比上漲31.37%,位居銷量榜首。終端上險量方面,比亞迪2023年累計銷量超越大眾(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總和)。
同時,威爾森所列出的銷量前20的車企中,還包括特斯拉、廣汽埃安和理想汽車3家新能源汽車廠商。其中,特斯拉排在第五位,力壓BBA(寶馬、奔馳、奧迪)3家傳統豪車廠商。
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給予傳統燃油車的已經不止是壓力,更有一舉取而代之的勢頭。從比亞迪的例子來看,其超越的不只是大眾一家,還涉及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13.850, -0.10, -0.72%)兩家內自主品牌龍頭。
自去年3月停售燃油車以來,比亞迪在業績和銷量上就獲得了持續的增長。這與其多年來全產業鏈的布局不無關系,更重要的是品牌矩陣的打造。例如,王朝、海洋、勢騰、仰望以及即將推出的個性化品牌,覆蓋家用、豪華以及個性化等不同用戶需求。
除了上海車展上百萬級的仰望品牌外,比亞迪海洋系列4月賣出了8.34萬臺,這一數據已經超越上汽通用五菱4月新能源汽車的總銷量(6.8萬臺)??梢哉f,比亞迪銷量超越燃油車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布局全品類市場。
縱觀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唯有比亞迪實現了全品類的布局。特斯拉、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極氪汽車等均定位側重于高端、豪華,而廣汽埃安、哪吒汽車、零跑汽車等則面向中低端市場,主打性價比。
不過,目前新能源汽車高端化的趨勢越發明顯。除了比亞迪的仰望,廣汽埃安也推出了高端品牌——Hyper昊鉑。同時,蔚來汽車、理想汽車都強調“不降價”,以保持自身高端定位,其目的就是對標特斯拉,樹立高端智能電動的形象。
業界普遍認為,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降價弊大于利,將影響品牌價值。以特斯拉為首的新勢力一直以來標榜的就是智能化、科技感,一旦降價,好比“自毀長城”。
畢竟,消費者購買特斯拉等高端品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沖著那塊中控大屏以及各種智能化體驗而來。
所以,新能源汽車顛覆傳統汽車行業格局的趨勢已經越發明顯,各大傳統燃油車車企迫于壓力,只得跟進。
同時,新能源汽車廠商方面,全品類將成為新的趨勢,但需要規?;慨a的能力。當然,高端化依舊是必然的趨勢。因為低價并不能帶來銷量的增長;高端智能化的產品不僅帶來高附加值,也有高收益。更重要的是,高端智能電動汽車才是用戶想要的。
“洗牌”已在悄然開始
如今,新能源汽車競爭日益激烈、殘酷。
從每月的銷量榜,到如今的每周銷量榜。甚至,有的品牌還將某細分領域的銷量排名直接貼在門店的最醒目位置,以展現自身的實力。一直以來,各大新能源汽車廠商將這些數據來作為提振市場信心的“救命稻草”。
但是,“窗口期”已經臨近。
2025年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個窗口期??梢哉f,目前已經站在了關鍵的檔口,“洗牌”早已開始。
近年來,一個又一個造車新勢力倒下。威馬、天際、愛馳、云度等等,不是深陷泥潭,就是垂死掙扎,逐漸從排行榜上消失,甚至被淡忘。
即使已經上市的“蔚小理零”(蔚來、小鵬、理想、零跑)、以及背靠傳統自主品牌的廣汽埃安、極氪汽車等,都難逃虧損的困境。
從特斯拉和比亞迪兩家頭部廠商來看,兩者都擁有自主的三電技術,并且能夠掌控上下游產業鏈的優勢資源,尤其都極為重視對動力電池產業鏈的把控。
例如,特斯拉一直深入動力電池研發,并積極與上游原材料廠商合作;比亞迪從消費級電池起家,現已成為全球裝機量第二大的動力電池廠商,更涉足半導體、電子、軌道交通等多個產業。更重要的是,兩家公司都持續推進零部件的國產化。
正如特斯拉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家車企,而是一家以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技術為主的科技公司。
總得來說,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車已經是板上釘釘。雖然特斯拉此次的連續漲價,并不意味著“價格戰”的終結,但從中可以發現行業的趨勢。雖然新能源汽車廠商已經崛起,但只有少數頭部企業真正擁有與傳統燃油車廠商一爭高下的實力。更多的廠商雖然銷量一直在增長,但仍深陷虧損泥潭,危機四伏。
接下來,隨著海外品牌和國內自主品牌勢必使出全力向新能源領域“轉身”,無疑又將是一場“腥風血雨”的廝殺。
責任編輯 :
[聲明]本網轉載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此稿件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果你認為此類稿件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將相關資質證明發送至mingyou360kf@sina.com,名優資源網工作人員會及時回復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