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廣線集中修如火如荼 廣鐵集團推動工務作業 由人工向機械化邁進,充分利用機械作業效率高的優勢,完成集中修任務,為施工機械化作業積累經驗
“全國產”慣導小車首次亮相
4月14日中午,京廣線七斗沖站內,廣州大機段清篩一車間技術員閆春青推著慣導小車,正在收集線路數據。這臺由中國鐵道科學院研制的首臺全國產化慣導小車,學名叫DQPC型搗固車前端偏差測量小車,通過北斗衛星收集線路數據,實現了“天地相連”。
這是首次在集中修中使用這臺國產慣導小車采集線路數據,用以指導清篩后搗固作業,明顯提升了線路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產設備價格是進口設備的三分之一,同時由研制單位和使用單位一起測試優化。因此數據質量有了很大提升,更好地滿足了中國的線路施工數據需求。
“我們搗固施工都是按照數字化搗固模式來進行。通過數字化清篩,每天有專人根據現場的測量數據制定搗固方案。”廣州大機段清篩一車間黨總支書記劉新榆說。
京廣線作為南北鐵路交通大動脈,行車密度大、速度快、線路質量標準高。本次集中修施工,廣州大機段參與施工大型養路機械總數達76臺、工作人員超1000人。
小型機械“組團”亮相
4月7日9時,隨著施工命令的準時下達,衡陽工務段和婁底工務段100余名施工人員以及1臺多功能維修機、3臺挖掘機有序進入京廣線瓦園站線路,聯合開展小機群換砟作業。
按照施工計劃,他們對瓦園站內4號和10號兩組道岔,共計120空翻漿結板道砟進行換砟作業。
此次聯合施工人數多、施工組織難度大,現場防護人員眾多。施工現場,小型機械群“閃亮登場”,一時間機械轟鳴。
“小機群”施工模式大幅提升了換砟作業的效率。在同等施工天窗的條件下,人工換砟90空需要90人左右,現只需要30人配合。同時更好地保障了質量、安全、進度。
“后續我們會不間斷地保養線路,確保整個施工質量,提升旅客乘車的舒適感。”衡陽工務段耒陽線路車間主任李小標說。
責任編輯 :
[聲明]本網轉載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此稿件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果你認為此類稿件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將相關資質證明發送至mingyou360kf@sina.com,名優資源網工作人員會及時回復并處理!